芈黍离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思路小说网siluxiaoshuo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盾,真不是凭他刘渊大枣加钢刀,二三十年间便能解决的。刘渊心里也完全清楚了。
支持汉化是一回事,谁当家主,又是另一回事。
而由此,刘渊对废刘瑞更没什么后悔之说了,凭刘瑞,他还不足以应对压制那越来越剧烈的胡汉之争。
面对愈演愈烈的胡汉之争,刘渊的大棒再次挥起来了,直打在乌氏身上。以刘纾、刘绫之故,刘渊早看乌氏不顺眼了,找了个由头,以乌承与废太子刘瑞过往甚密,贬斥。
随即削了乌樾的公爵,气得老家伙愤懑吐露怨言,又给刘渊以借口,再削食邑,连带一些乌氏族人官爵受累。这下老实了,头脑清醒了,和皇帝硬怼,是没有用的。
让一干胡臣们失望的是,朝廷中清除了一批汉臣,刘渊又从地方上调动了一批人补充中枢。如钟繇、常林、卫凯、贾逵、杜畿这些在地方上政绩卓越的州郡大员,被刘渊调回长安,直接跃升为中枢大臣。
新的中书令,李儒。
新的纳言,郗虑。
新的尚书令,常林。
总之,刘渊重用汉臣的意志,绝未因底下的一些喧嚣,而有所动摇。
十一月,废太子该封齐王,幽居于原晋王府。
当乾德十二年彻底跨过去的时候,也代表风波不断这一岁成为过去,长安,在几经波澜之后,再次安宁了下来。人,终究是要向前看的,大夏的公卿大臣们也一样。
“陛下”又是张让,还是急匆匆地奔至刘渊面前,脸色有些发白:“皇后兰妃在椒房殿自尽了”
闻讯,刘渊当即一木。啪嗒一声,手中批示着奏折的朱笔掉落,刘渊恶狠狠地盯着张让,声音有些沙哑地嘶吼道:“怎么回事”
刘渊暴怒,急匆匆奔椒房殿而去。虽然废了刘芷,但在心里刘渊是觉得亏欠她,心中一直想着怎么补偿一下,可惜噩耗突传,刘渊没这个机会了。
至椒房殿,刘渊得到的,也只是香消殒的一具尸体。
刘芷给刘渊留下了一封书信,阅之,上面有不少眷恋之语。
盛怒难息之下的刘渊,在开春之际,将椒房殿所有宫娥太监尽数坑杀,以为大夏文德皇后殉葬。
第448章召代王回京
刘芷之死,举国哀恸。皇帝刘渊是真的难过,短时间内头发又白了不少,幽禁于王府的晋王刘瑞据说直接哭死过去。在汉中前线的韩王刘珣,骤闻噩耗,私自北归,欲奔丧。
刘珣自其母何氏薨逝后,是刘芷一手带大的,视之为亲母。换马不换人,日夜不辍回归长安,赶上了刘芷那场极其严肃盛大丧葬典礼。其后就被刘渊下令,闭门思过,在大军中,私自北归,便是违令,禁足,已经是刘渊“宽大处理”了。不过,与七子刘珣之间的关系,愈加冷淡了。
废后、废太子之事,随着时间的推移,彻底成为过去式。旧的既去,这“迎新”成为摆在刘渊与大夏诸臣面前,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。
事实上,到如今的情况,上下所有人都明白,新的太子,大概率将在周王刘珝与郑王刘琤之间产生。其他诸皇子,相比于二王,基本没有什么竞争力。
除了代王刘琝,不过远在漠东,虽然武功赫赫,常有消息传来,但六七年来回长安也不过四次,朝中诸臣对刘琝很是不熟。哪怕刘渊一直以来,对刘琝都暗暗关注着,但论及对刘琝的了解,他自己心中也有个大大的问号。
在长安,刘渊还未发声,一场站队风潮已经涌来。不过此次动起来的,都是些小官小吏,真正的“大佬”们,都默不声,绝不表态,前次的教训已经足够了。哪怕二押一,也不敢轻易下注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